WFU

2020年4月1日 星期三

克服墜落恐懼:第一章---簡介與歷史

Overcome Your Fear of Falling: Part 1—Intro and History

以下為上列英文文章的翻譯,由於本人非英文專業人員,文章不順或詞不達意皆屬正常.若有任何版權問題請告知,謝謝!



『先鋒不能墜落』這句格言是由於早期的裝備較為簡陋不足以承受墜落衝擊力;相較於當今的攀岩者而言,墜落成為達到極限能力的必經之路

墜落,跟攀登本身一樣,都是攀岩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同時,你也必須面對墜落時產生的恐懼感---為了安全的墜落,你必須學習適當的墜落技巧。這裡我以七個主題為一個系列來探討這個問題,最後會在臉書以直播的方式(Facebook Live)來回答大家的問題。所以,讓我們一起來接觸與探索這個迷人的主題。

這個系列是從最近我跟 Climbing Magazine 一起合作推出的線上課程(克服墜落的恐懼)中整理出來的,以下是主題大綱:

1. 簡介與歷史
2. 墜落是一種技術
3. 理解你的恐懼
4. 了解你的動機
5. 循序漸進的技術學習
6. 技術與演練
7. 結論

我會試著幫助你去了解每個主題所內含的理論原理。但是,要能真正理解,你需要實務上的導引與練習。指導練習需要很小心,正如線上課程的內容,有非常豐富的教學圖片,影片,訪談,教材,問與答以及其它的補充資料

這個系列的主要目的在於協助你理解與處理墜落,還有因墜落而產生的恐懼,這是必要的,同時也希望能透過線上課程來引導你進行適當的練習。這個課程並不昂貴,只要美金 55 元,是項小小的投資;一個因為不適當的墜落練習而扭傷的腳踝會讓你花上更多。所以,沒錯!這個系列的誕生,是為了讓你願意花錢上課;不過,這系列同時也是一份指南,讓你來決定到底要不要花錢上課。好,讓我們來談談一些關於墜落的歷史吧

1865 年時,來自瑞士策馬特(Zermatt, Switzerland)的陶格瓦爾德攀登嚮導隊(Taugwalder Climbing Guides)---由 Peter Taugwalder 與他的兩個兒子所經營---與英國貴族 Edward Whymper (註1)還有其它四位攀登者首攀了馬特洪峰(Matterhorn)。那個年代使用的是麻繩,彈性很低,很容易斷裂。墜落在麻繩上是很不智的---這些麻繩主要是用來做短繩技術(short-rope)或確保攀登者通過危險地形,例如雪地或冰川横渡;或是架設固定繩幫助攀登者通過困難區域。這個時期,幾乎沒有現在所謂的先鋒確保;偶爾會將鋼鈎打進岩壁然後簡單的把麻繩『放』進鈎子裡

在登頂馬特洪峰後,繩隊準備下撤,以兩人之間隔著一段距離的方式,所有人都綁在同一條繩上。當繩隊從北面上方通過時,其中一位先鋒隊員打滑墜落,把所有人都往下拉。嚮導跟 Whymper 是在繩隊的最後方,往下滑的過程中他們抓住了岩石,死撐著避免自己被拉下去。結果繩子開始緊繃,張力變大,繩子因而從 Whymper 跟 Taugwalders 之後斷裂。其它四人不幸滑落導致死亡

自 1865 以來,攀岩運動與繩索技術經歷了許多變革。 現今的攀登主繩強度很高而且能夠延展以吸收墜落衝擊力,而墜落本身,已經被認為是提升攀登表現的必經之路。從不能墜落轉變為必然墜落,在這兩個極端之間的轉變其實是經歷了很多階段;在這些階段裡,最重要的技術之一也許是人身確保(body belay)的概念,是由登山家 Robert Underhill 在1920 / 1930 年代引進阿爾卑斯登山繩索技術中的一部份。Underhill 也在 1931 年版的『Sierra Club Bulletin』寫了篇攀岩繩索使用與管理的專欄(On the Use and Management of the Rope in Rock Work),幫忙推廣人身確保的概念。而在 1946 年版的『Sierra Club Bulletin』,Arnold Wexler 與 Dick Leonard 引入了動態確保的概念---讓繩索在攀登系統中做額外的滑動,用以緩衝墜落衝擊力---他們發表了一篇文章:『Belaying the Leader』,文章裡的理論基礎是基於他們在加州柏克萊的研究與測試

而攀岩吊帶的設計在這段期間也有長足的改善。我記得我在 1973 年剛開始學攀岩時,只是很簡單的用主繩綁在腰間。之後,我用扁帶自製了一條吊帶,可以用主繩連接腰環跟腿環。我的第一條品牌吊帶是 Whillans Harness。這吊帶跟我自製的比起來的確改善了很多,但在墜落時非常不舒服,因為它腿帶設計的太鬆,導致墜落時褲檔的部份會忽然收緊。吊帶的設計持續改善,現在無論是吊掛或是墜落,都已能兼顧安全性與舒適性

而關於繩索的變革,麻繩先是被尼龍材質的繩索取代,雖然一開始的時候,編織的方式還是一樣的螺旋法(spiral manner)。我最早買的主繩其中有一條是 Goldline,就是用螺旋法編織的。接下來,出現了『現代』式的主繩:『繩皮繩心式』主繩(kernmantle rope),這是一種繩皮繩心分開編織的作法;繩心為主要受力部份,而繩皮則將繩心包覆以提供保護層。繩皮繩心式的主繩延展性更好,更能吸收墜落衝擊力

而攀登哲學也有所改變。早期的哲學『先鋒決對不能墜落』(the leader never falls)已經改變,現今已把墜落視為攀登過程中的必然。而過去在登山中把墜落視為非常嚴重,應該避免的這種哲學,在現代各種不同的攀登形態中---像是傳攀,運攀,抱石,人工岩場等---不止把墜落視為必然,而且還試著擁抱墜落。有句格言恰恰體現這種哲學:『如果沒有墜落,代表不夠努力』(If you're not flying, you're not trying)

在下一個主題裡,我們會討論如何把墜落視為一項技術:『墜落是一種技術

警告:
- 風險
沒有任何方式可以消除墜落練習所可能帶來的風險 ,即使接受教練的指導或是依照線上課程來學習,都無法。請了解你用來操作墜落練習的資訊,並為結果負責

- 經驗法則
認知到『只有在經歷過正確的墜落方式,你才會了解該怎麼墜落』是很重要的。這需要有合適的指導才能夠達成

- 動機
『一心想完成目標』這種心態有可能帶來麻煩,因為這種心態可能會讓你陷入無法承受的風險之中。請時時注意

建議:
- 最佳選項
請個教練來協助你的練習。我們在全美境內與國外有一個教練群網路,你可以找個專業的教練來教你如何墜落

- 第二選項
利用我的線上課程,課程中會透過影片,照片,講義,訪談,作業,問答還有其它補充教材來講解練習的過程

- 最差選項
自己練習。如果你要自己練習,請循序漸進慢慢來

註1:Edward Whymper 是否為貴族以我目前能得到的資料,似乎有待商榷;可以確定他是一位藝術家(Artist),因受邀去畫一些山水風景畫而被大山吸引,因此踏入了登山的領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