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5月20日 星期一

延長快扣的進階應用

Learn This: Extension 102

以下為上列英文文章的翻譯,由於本人非英文專業人員,文章不順或詞不達意皆屬正常.若有任何版權問題請告知,謝謝!



每個傳攀初學者都一定會學到怎麼『延長快扣』---利用長繩環或是快扣組來增加主繩與保護點(支點)之間的距離。(可以參考這篇---延長快扣的基本觀念)延長快扣最主要有三個理由:

1) 減低抽繩摩擦力
2) 讓保護點維持在架設時的位置(編:避免抽繩時主繩力量過大帶動支點以致支點脫出)
3) 避免主繩與尖銳岩角接觸摩擦以致主繩受損

當然,有很多細節跟小技巧可以讓你成為一個快速,流暢且專業的快扣延長專家。這些技巧不只能在傳攀時使用,如果能在運攀時使用也可以增加自身的安全以及攀登難度的提升

可用來做延長快扣的裝備

快扣組,單肩繩環(single-length slings,也可稱為 full-length[全長?]),雙肩繩環(double-length slings),還有鈎環,這些都是任何傳攀者基本的標準裝備。(有時也有人把 slings 稱為 runners,其中 runner是『running belay』的簡稱,泛指所有在先鋒確保時,先鋒者與確保者之間的保護支點)只要利用這四種基本裝備的組合,快扣延長的範圍可以從 7.5 公分到大概 120 公分左右。以下介紹這四種基本裝備:
(編:『running belay』在不同的攀登形態中有些不太相同的定義,但大致上是指確保時主繩與保護點之間為可滑動的確保形態;這裡個人比較傾向於定義為目前一般先鋒確保的形式即為 running belay

快扣組

一般而言會使用在與固定錨栓連接(如:運攀),用以做一個較短的延長。市場上不同的快扣組在造形與價格上選擇性很多,更重要的是不同的快扣組會針對不同攀登型態有不同的設計。例如運攀,會想要用堅固又耐磨的鈎環搭配堅硬且厚一點的繩環(例如 Petzl Express 或是 Trango 的 Smooth draw);而對傳攀來說,重量較輕的快扣組會比較好---輕量化的鈎環搭配薄而軟的繩環,減輕裝備的體積與重量,使用上也提供較大的彈性。無論是運攀或是傳攀,至少帶兩種不同長度的快扣組;這樣萬一遇到快扣掛進 bolt 或放好的支點時,主繩跟岩角摩擦或是鈎環剛好卡在岩角的狀況,就可以換合適長度的快扣組來排除。至於要帶幾組?以運攀而言,路線上的 bolt,加上兩組 anchors 用,再加一組預備用,基本上一條路線要帶的快扣組數量就是這樣;而對傳攀來說,一般而言 6 到 8 組特定長度的快扣組就差不多了。如果路線上有任何『絕對不能失效』的支點(例:第一個 bolt/支點,或是設置在平台之上的保護點),可以考慮在快扣組的繩端快扣使用輕量化的有鎖鈎環。

單肩繩環

最常使用的繩環。繩環長度大約是 60 公分(可以做 60 公分左右的快扣延長),剛好可以斜背在肩上。標準的單肩繩環是由約 120 公分的織帶縫合成約 60 公分的繩環,但不同品牌的單肩繩環長度也可能稍有不同,目的是為了能配合胸圍稍大或稍小的攀岩者。準備裝備時可以混搭這些長度稍有差異的單肩繩環以增加使用上的彈性,像是用來做兩個支點的分力;不同材質的織帶也有不同的用途。一般使用的繩環寬度大約是10 mm,不過也可以考慮準備一些用水結(water knot)接合的自製繩環,這樣如果遇到預料之外的狀況需要穿繩過 bolts 或是岩釘(pitons)時,可以解開水結來使用。如果想要更有彈性的話,可以考慮用 5 或 7 mm繩徑的繩(cord)來接合成繩環,這樣的繩環除了可做為原本單肩繩環的功能外,如果有需要也可以用來打摩擦結(prusik),或是直接穿過小岩洞地形當做支點,也可以用來直接套在雞頭(chickenheads)跟突岩(knobs)地形。(如果自製繩環已使用了一段時間,起攀前先確定接繩結還能夠解開)至少帶 6 條單肩繩環;如果爬的路線地形複雜,繩距很多,或是有可能遇到非預期撤退的長路線,就可能要帶兩倍以上。

雙肩繩環

可用來延長快扣的雙肩繩環,長度約 120 公分;比起延長快扣,更常使用在確保站架設。但如果用雙肩繩環來延長,因為延長長度為 120 公分,如果繼續上攀超過雙肩繩環的長度後墜落,距離至少會是 240 公分。這個 2.4 米的墜落距離,對地形相對崎嶇(塊狀/平台...)的傳攀路線而言風險比較高。不過,如果用來架設確保站時,就能充份利用雙肩繩環優點,像是用來繞樹,或是做一個 mini cordelettes 用來做支點分力,或是架設垂降固定點(或是做一個臨時確保椅[mini belay seat])。可以帶 2-3 組雙肩繩環;如果可能會撤退可以多帶一點

鈎環

重點是選擇寬一點好操作的,不需要選那種為了特定目的設計的鈎環,帶幾種不同樣式的鈎環也可以在延長時有較多彈性。攜帶鈎環的方法也不少:有些人喜歡把鈎環五個一組掛在工具繩環或是吊帶裝備環上(一個鈎環先掛進工具繩環或是吊帶裝備環上,其它四個掛到第一個鈎環裡),有些人則喜歡一個鈎環先掛入繩環,再把繩環側背在肩上

Rabbit Runner(圖片來源:Learn This: Extension 102

The Rabbit Runner(兔耳繩環?)

另一個不錯的雙肩繩環替代裝備是 Rabbit Runner,是在 1970 年代由 Bill Forrest(Colorado的攀岩傳奇,製做了不少創新的攀岩裝備)設計的,現在則是 Metolius 旗下商品之一。Rabbit Runner 使用跟單肩繩環一樣數量的材料製做,但不把織品縫合成圈,而是在織品兩邊尾端各自縫合成小圈,用來掛入鈎環。因此,你可以把兩端的小圈掛入同一個鈎環形成一個繩環,當做單肩繩環來使用,或是兩端都各掛入一個鈎環使用全長,當做雙肩繩環來使用。帶個 Rabbit Runner 在身上,可以大大的增加支點架設,確保站架設以及垂降系統架設的彈性

圖片來源:Learn This: Extension 102

適度延長快扣(避免過與不及)

以下幾種地形會需要單肩繩環來做延長:翻天花版之前,横渡地形的開始與結束位置,還有支點放在裂隙比較深的位置時。在裂隙中放置主動式岩楔(Cams)時不太需要額外使用快扣或延長,但相同的位置如果是放被動式岩楔(Nuts)的話,最好使用有較軟繩環的快扣組來延長,以避免攀登時主繩的拉動導致岩楔被拉出。在我剛開始爬傳攀時,幾乎都是用長繩環來做所有支點的延長。現在我在使用上會比較保守。放置支點時,先思考一下攀爬路線的走向:現在做的延長是不是真的有實質意義?如果沒有,那就不需要做延長。一個可能增加 1.2 米墜落距離的延長,運氣好可能就只是在岩壁上滑一下虛驚一場,運氣不好就是受傷。有時在確保跟攀者(second)通過横渡地形時或是想避免尖銳岩角磨繩時,我們會做必要的延長;這種情況下,可以用兩個無鎖鈎環開口反向掛入主繩,或是用一個有鎖鈎環;可能的話可以放兩個支點提高安全性

圖片來源:Learn This: Extension 102

繩環架設方式

大多數狀況下的延長,只需把繩環直接掛入支點再把主繩掛入繩端快扣即可(圖6),但如果想要微調一下延長的長度,以下方法可以參考。如果你鈎環帶不夠,可以用繩環打一個栓牛結跟主動式岩楔上的繩環相接使用(圖5,但注意!這個方法不能用在跟被動式岩楔的鋼絲連接,因為在墜落時的力量可能會導致打栓牛結的繩環受力過大而斷裂!)若是想縮短一半原繩環的延長,可以用菜籃式架設法(圖3,這個方式可以用在跟鋼絲連接)。延長時做到需要的長度即可,不要超過需求。爬長路線時因速度考量,快速架設跟裝備重整都是很重要的一環。為了加快攀登速度,可以多帶一些鈎環,然後都先用繩環在鈎環上打好栓牛結以方便使用。同樣的,當要把快扣掛入 cam 時,直接掛進 cam 上的繩環,不用把原本在繩環裡的鈎環取下;這樣的確會浪費一個鈎環,但在裝備重整時可以快一點,在爬十幾個繩距的路線時,可以省下不少時間。另一個收納單肩繩環的方式是『alpine quickdraw』。如果發現收納繩環時,繩環在鈎環上纏繞,花點時間整理一下。因為不規則的纏繞可能會導致繩環繞在鈎環開口處,增加鈎環短軸受力或是繩環/主繩從鈎環中脫出。你也可以用具有鋼絲的被動式岩楔或是用繩環組成的岩楔(如六角岩楔,hexes)來組出一個快扣組,只需在鋼絲或是繩環兩端各掛入一個鈎環即可
(編:圖5的方式基本上個人不建議)

如何攜帶繩環

有沒有遇過當你想要用繩環時,繩環卡在肩上或是跟其它 6 條繩環還有快扣纏繞在一起?在起攀前整理裝備時可以用一些方法來避免這種窘境。用『alpine quickdraw』的方式來整理單肩繩環是一個不錯的方式,但缺點就是會壓縮吊帶上裝備環的空間。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斜肩背,最好不要先掛鈎環,因為會造成纏繞。另一個方法稱為『runner runner』:先把一條單肩繩環斜肩背,然後其它的單肩繩環用菜籃式掛法穿過該繩環,再用一個鈎環掛進菜籃的兩邊。當要單手架設時,只需把鈎環打開,掛入菜籃的一邊然後抽出繩環即可(可以看這個影片示範:Learn This: The Runner-Runner)。當爬多繩距要做確保/先鋒交換時,我通常會把所有快扣組掛在一條特定的繩環上然後直接交接個下一個先鋒,以加快速度。由於我很少使用雙肩繩環(在確保時會使用),我只帶三組整理好的雙肩繩環並且掛在我吊帶後方的裝備環上

p.s. 另一篇『Extending Climbing Gear: When To Do It』的圖示滿清楚,值得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