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5月10日 星期五

學習如何確保比自己重的攀登者

Learn This: Belaying A Heavier Climber

以下為上列英文文章的翻譯,由於本人非英文專業人員,文章不順或詞不達意皆屬正常.若有任何版權問題請告知,謝謝!





確保比自己重10公斤以上的攀登者時,當攀登者先鋒墜落時,確保者被拉離地面的情況是很常見的;雖然一開始被拉離地面會覺得很恐慌,但如果可以事前就注意一些簡單的細節,事實上會是相當安全的---而且被拉離地面的同時,其實也等於在系統中加入了動態確保。有些人會建議做個固定點把確保者固定在地面,但這種做法可能造成攀登者在墜落時會承受很大的瞬間衝擊力。在多數的狀況之中,讓確保者可以自由的移動可以減低攀登者與確保者彼此受傷的機會,同時也可以降低整個攀登系統所承受的衝擊力。

圖片來源:ROCK AND ICE

圖片來源:ROCK AND ICE


在確保體重較重的攀登者時,可以注意以下幾點細節:

- 注意確保位置:
確保時,站在第一個保護點(bolt/快扣)的正下方。當攀登者墜落時,確保者會往正上方被拉升,如此可以避免確保者被墜落的力量一路往前拉去撞牆。
(按:以個人經驗而言,確保者較輕且體重差10公斤以上時,如果攀登者是在最後一個保護點以上先鋒墜落時,『往後衝』這個方式通常沒有顯著的效果,因為體重差加上墜落產生的衝擊力,體重輕的確保者只會被往前拉;『往後衝』的方式可能只會增加攀登者墜落距離,也增加確保者撞牆受傷的機會。)

- 穿著包腳趾的鞋子:
穿較厚實而且有包腳趾的鞋子;不要穿拖鞋!當你被拉升時,雙手都會是處於控繩的狀態,所以我們是用腳來避免身體與岩石產生碰撞。當先鋒發生了墜落系數較高的先鋒墜落時,產生的衝擊力會很大,所以如果可以的話,確保時也戴上確保手套跟岩盔(按:應是指天然岩場,通常人工岩場不會配帶岩盔因為落石類的上方掉落物風險極低)。

- 增加被拉升的空間:
如果第一個保護點(bolt)的高度不高,很接近起攀位置的話,可以考慮請先鋒在把快扣掛進第二個保護點且主繩掛入快扣後,把第一個快扣的繩端解開;這個方法可以避免較輕的確保者在先鋒墜落時,被拉升到第一個快扣的位置。另一個方法是直接用掛繩器,把掛入主繩的快扣直接掛入第二個保護點,這樣可以消除一些解開第一個快扣的複雜度(如:第一跟第二個快扣之間距離較遠,可能要下攀一點才解得到第一個快扣,)

- 檢視確保區域:
檢查一下確保位置四週的環境,像第一/第二快扣的下方,還有先鋒墜落時確保者可能被往前/往上拉的路徑。是不是有尖銳岩角或是突出的岩壁?還是附近岩壁都算是平滑可接受的?仔細查看那些有可能在被往前/往上拉時衝撞到的岩壁(如果真的產生撞擊,記得儘量在第一時間用腳保護自己),從地面約1公尺的高度往上延伸到約3公尺的這段岩壁都要仔細檢查。如果評估後很有可能因為被前拉/上拉時而撞擊岩壁造成不可避免的傷害,那就換條路線爬,不然就找重一點的人來確保。

- 做好被拉升的準備:
當先鋒墜落時,確保者要提高警覺準備被拉升。不要跳起來!尤其是當先鋒在離地面很近的位置墜落時,確保者可以立刻蹲下;這方法可以增加先鋒者與確保者之間的距離(大約30到60公分),可以減低先鋒者與確保者互相撞擊或是先鋒墜落到地的機率。如果真的沒辦法避免互相撞擊的話,記得頭部儘量遠離撞擊方向,閉起嘴巴,保護下巴,最重要的是制動手要維持在制動位置,千萬不可以鬆開。
(按:如果互相撞擊無法避免,確保者記得不要低頭,要抬頭面向先鋒但頭要避開先鋒;國外有案例是因為確保者在撞擊時低頭導致頸部與先鋒者產生撞擊,所幸後來到醫院檢查並無大礙)

- 保持身體靈活:
當被拉起時,保持雙腳在下的姿勢---有點像是快速往上移動的垂降,基本目標是即使在空中也要保持身體平衡,才能有效控制身體做出相對的反應。

- 良好的口令溝通:
優秀的確保者應該在確保的過程中隨時都準備好處理先鋒墜落---無論攀登者是因為無預期的岩點斷裂墜落或是遇到蜂窩放手墜落;當然,先鋒也可以幫點忙:當先鋒意識到很有可能要墜落的時候,大喊:『注意!』來提醒確保者,讓確保者可以提高警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